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备耕时节。
连日来,在成都、雅安、泸州、内江等四川各地,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育种、园艺、植保等领域农业专家,以新入选的8个农业主导品种、8项主推技术为农业推广重点,奔赴田间地头助力春耕生产。
由川农大农学院黄富研究员主持育成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是今年“投身”四川农田的“新兵”。通过高产、优质、多抗有机结合,该品种可实现每亩增产5.6%,增收200元。为让成果尽快转化,川农大与一家种业企业合作,从去年底便在长江中下游省、市大力开展示范推广活动,先后召开百余场次品种示范推广及高产栽培培训会,发放资料2万余份。据初步统计,该品种今年将在四川、云南、陕西、重庆、贵州等地推广面积达65万余亩,预计实现增收1.3亿元。
“推广机械化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技术,不仅让农户种地省时省力,也为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正穿梭在四川郫县、都江堰等天府平原各地,指导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区的川农大教授任万军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自己和科研团队已将支农重点放在推广机械化技术上。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等项目,他正与农业公司、专业大户、合作社协作,加速以机械化生产实现“托耕代管”的服务型流转。
在丘陵、山区居多的四川,果蔬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入春来,在四川雅安、宜宾等地,来自川农大的园艺、植保等领域专家,正穿梭于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柑橘树丛,行走在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香飘茶园,推广标准化管理、打造新型农业产业链。
在雅安石棉,“石棉黄果柑”已成为当地果农们眼中真正的“金果”:种植基地3万余亩,品牌价值达1.12亿元。今年,这里又迎来了种植大丰收、品质大提升,而被当地农民誉为“黄果柑代言人”的园艺学院汪志辉教授,依然行走在果林中。短短2个多月,他已3赴石棉进行技术培训,并将新印制的《管理月历》发到农民手中,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图示,帮助果农加快标准化管理,推广增糖降酸技术、绿色防控技术。
在四川宜宾,川农大园艺学院教授唐茜深夜12点驱车赶到当地茶园,准备第二天一早现场指导茶农园区管理和品种规划。而7个小时前,她还在500多公里外的川农大参加教学工作会,“刚开学不久确实很忙,但茶农们比我们更心急,只有压缩休息时间。”就在这个周末,她还将赴古蔺、浦江开展新品种选育,去筠连、名山帮助新产品研发和黄茶生产管理。
在唐茜穿梭奔走的同时,川农大蔬菜专家严泽生在入春一个月内,已赶赴绵阳、广元、康定等10个县市开展了技术培训服务。过去四川魔芋市场前景较好,亩均收入达1万元,但易发软腐病,使种植户不敢大面积种植。今年他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在汉源、荥经、叙永等地推广已实现了1万亩推广种植,为当地农户增收拓展了路子。
用科技撑起农民“粮袋子”和“钱袋子”,农业专家们在广阔天府大地,正谱写出一曲绚丽的迎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