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这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名字,正与我校学子融为一体,和着青春一起成长,伴随梦想一起飞翔,书写出了动人的篇章。
当青春的热情和奉献相连,迸发出爱的火花,足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
扶贫助困 大爱无疆
5月3日,从雅安市中医院回到学校的学生爱心站负责人黄秋晴松了一口气,经过一周多的治疗,86岁的王子固老人终于从死神的边缘被拉了回来。王婆婆家住老板山,与69岁的智障儿子相依为命,家境特别困难。前段时间,王婆婆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而又无钱医治。同学们四处求援,QQ、微博、贴吧和内部交流论坛,能想到的渠道都想到了,最后,募集到善款1.3万余元,使老人得到了及时医治。和王婆婆结缘,已经八年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为王婆婆这个脆弱的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关爱,他们帮助婆婆做饭、种地、拾柴火,事情虽小,情谊甚深。
多年来,川农学子或参与爱心家教,或关心弱势群体,或关注社会公益,扶危助困,传递真情,生动演绎了奉献精神:
每个周末,川农大志愿者都会上门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半边瘫痪的欧阳春林老人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开始还是个人行动,后来就变成了生命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传统,一延续就是22年。为了感念这份深情,欧阳老人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记下了每一个来帮助他的同学名字,现在这个本子上已有200多个名字。
整整十年,川农爱心站家教部一直坚持每周周六在北郊中心校、南郊老年活动室、飞机坝社区、羌江南路社区四个点,免费为中小学生支教,风雨无阻。为了节约路费,很多时候同学们连公交都舍不得坐,而选择走路到支教点。
林学院水保09级王滨一年多来坚持组织志愿者定期看望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阳阳,并在多方努力下帮助阳阳到北郊乡中心学校走进了课堂,完成了他怀揣6年的读书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危难时刻 传递真情
4·20芦山地震,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雅安,我校学子并没有因为地处雅安而怨天尤人,他们或献血、或捐物、或出力,学校近5000人次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搬运救灾物资、协助政府统计损失、帮助灾区孩子复课,在奉献中让自己的青春更加充盈。
当雅安血库告急时,数百名青年志愿者紧急前往献血,为抢救伤员献出一份“救命血”。在雅安多营物资转运中心,学校志愿者成为搬运救灾物资的主力军,有时他们要连续工作20个小时,“感觉很累,但是觉得很有意义。”信息与工学院水利10级1班张立旺说。
学校成立芦山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小分队招募通知一发出,学生踊跃报名,结果原计划的150人的队伍扩容到210余人。在担负责任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获得了快速成长:有时翻山越岭,随时要提防头顶坠落的飞石和危房摇摇欲坠的瓦片,让他们学会了与危险共生;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要背着30多斤的消毒器具平均行走10多公里,让他们懂得了坚持;有时烈日当头,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头在30度的高温下挥汗如雨,让他们懂得了辛苦;有时暴雨如注,浑身湿透仍然坚持给动物打疫苗,更让他们懂得了责任。“在灾区工作的几天,切身体会到灾区的苦与累,也更深刻认识到此次防疫任务的重要性,让我们为之鼓舞的是,我们队伍的到来给灾区老板姓带来很大精神安慰。”赴宝兴灵关参加防疫工作的张玉托同学说。
“川农师生,好样的!”灾区群众的肯定是对师生辛苦付出最好的褒奖。我校志愿者们辛苦的付出也获得省委书记王东明的高度肯定。
这,并不是川农志愿者第一次在危机时刻快速反应,在5·12汶川地震中,志愿者们就以大爱驰援重灾区,受到多方好评。
助推“三化” 促进成长
临近暑假,我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就要结束一年的支教回校了,“舍不得”写在了天全县乐英中学所有师生的脸上。这一年里,支教团的同学们不仅在教学方法做了大胆探索,帮助班级提高了成绩,而且还帮助学校办了校报、校网,为这个农村中学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我们早就想办一份报纸,可是条件一直不成熟,川农大研究生支教团圆了天全县乐英中学建校以来25年的一个梦!” 乐英中学校长刘远明很是高兴。
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我校参与的全国性品牌志愿者活动之一。“我们现在形成了日常公益志愿服务、会节志愿服务与突发事件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相结合的志愿服务体系。”校团委副书记陈从楷介绍。“学校参与了金桂飘香助学项目、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全国性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尽管学校志愿者活动内容日益丰富,除关心弱势群体之外,还广泛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在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温江国际自行车比赛、国际马术节、雅安“熊猫电影周”等活动中,都活跃着我校志愿者的身影,不过,志愿者活动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志愿活动内容仍显单调,活动组织有待加强,活动成效还需扩大。”陈从楷分析。
“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这是校团委为志愿者活动未来发展拟定的方向。
规范化是指对志愿者进行规范的网络注册,以更利于管理和快速调动。品牌化则是在参与全国性品牌志愿者活动基础上,形成学校自有的品牌活动。专业化则是要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为社会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