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部门新闻

继往开来 鼎力革新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成就显著

点击数:2013-06-03 08:27:43 来源: 宣传统战部

校长郑有良在两代会上所作学校工作报告引热议
 

  529日,校长郑有良在第五届教职工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所作报告《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引起与会代表热烈讨论和认真审议。

  代表们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两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制度改革、改善民生等各方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与措施,报告内容真实、客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务实作风的具体表现,共同认为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川农大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科学选择。

以学科建设为纲  核心实力明显增强

  两年来,学校牢牢抓住“211工程这个牛鼻子,大力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见成效、出成果,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两年共投入7000余万元(4年共计1.28亿元)实施双支计划和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学科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作为艺术设计学的老师深有感触,以前有一身蛮力不知劲往何处使,现在可以发力‘亮剑’了!”风景园林学院蔡军老师认为学科建设是这两年的重点抓手,学校在注重加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重点扶持新兴学科。他以风景园林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第四名为例,认为这个新兴学科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学校的科学部署。艺术学等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及规模壮大,更得益于学校高度重视这些被一贯称为豆芽科的持续发展战略。

  动科学院徐怀亮教授用六个字表达了内心感受:“时间短、见效快。”他认为,学科建设在两年里实现了跨越发展,是学校更新观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老师们平时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同行交流,都会主动宣传学校的改革政策,内心感到由衷的自豪。他同时建议重视一级学科下面的个别二级学科的持续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本  教育质量稳步上行

  两年来,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扎实抓好本科教学工程申报与建设,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到新水平,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同时远程与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农学院黎明艳老师认为,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喜人,全校上下全员育人的氛围浓厚,在今后的本科生培养教育中,透出科学、规范、包容、发展的信息。学校以学生为本,结合专业特色,在逐步完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机制,逐步实现育人环境与学生个性发展契合的和谐发展态势,逐步实现师生个人梦与专业梦有效结合,共同实现川农梦、中国梦。

  过去两年,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改善研究生待遇,强化了导师责任,激发了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热情,对新增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一系列措施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动物营养研究所张克英教授谈到,2013年该所就有5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加拿大等知名高校或研究所接受联合培养,比如杨秋艳博士生将赴哈佛大学进修学习。她建议,今后增设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尤其是资助作大会报告或分组报告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以创新驱动为重  科技工作高位有进

  两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和育繁推三个结合,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民建总支主委李焕秀教授认为,两年间学校通过多项措施深化和拓展校地、校际、校所、校企合作研究,培育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科研项目和经费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新品种、发明专利、SCI高水平论文等都实现了新突破,希望学校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和育推繁,促进学校科技再创辉煌、科技成果再上新台阶。

  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穆炯老师听了工作报告后倍感鼓舞,认为目前三个校区协调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实施双支计划和科研平台建设计划,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建设,希望以后加大对弱势学科中的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以及雅安校本部一线本科老师的学习与培训支持。

以队伍建设为基  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两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培养、稳定、引进和使用四位一体,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一系列大奖揽入我校专家、教师的怀中。

来自经管学院的吴平老师认为,师资队伍的素质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事关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学校大手笔的双支计划和杰青培养计划让一批杰出青年脱颖而出。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开放人才强校战略,既缩短了师资队伍建设周期,又提升了学校社会影响力,既吸引了外来杰出人才,又激励了在岗青年教师走出去。

  商学院周林老师表示,学校出台的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明显提高和促进了整体科研、教学水平。特别像商学院成立时间不长的年轻学院,在系列政策的吸引和鼓励下,近两年引进了博士5人、出国进修教师2人、攻读学位的教师4人,极大加强了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使学院科研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让我看到了强校的风采和强劲的潜力!”商学院年轻教师谭苏洋谈了切身感受,认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各种支持让大家感受到了奋起学习、自立自强、不断突破创新的必要性和导向性。

以制度改革为主  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两年来,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抓好大学章程研制工作,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

认真研读报告的政治学院高淑桃教授认为,工作报告对学校制度建设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既有对进步的总结,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对近两年学校在制度建设上取得的进步感同身受。她认为,职称评定条件、教职工奖励办法、业绩评分等各方面都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切实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

  动物科技学院教师、民盟盟员李志琼教授对近年来制度建设成就感到很可喜,认为报告提出未来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实际上明确了要依法治校的方向,相信学校会向着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迈进,重大问题的集体领导、群策群力、民主集中将使学校的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以服务保障为要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两年来,学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都江堰校区机关教师孙丽华认为,校长报告中总结的内容令都江堰校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受益匪浅,希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后勤服务总公司非编管理助理李玲琳表示,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一校三区的建设更加完善,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让师生在三校区之间的工作、学习、生活更加便捷。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校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以文化建设为魂  校园文化更具特色

学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住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和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各种方式大力培育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精神,着力营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浓厚氛围。

文法学院教师朱葵认为,报告对取得的成绩作了客观、真实的总结,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加强人文社科建设,建设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才队伍,这个做法非常好。希望学校进一步浓厚人文气氛,重点扶持人文社科的一些专业。

  艺体学院教师黎勤谈到,在三校区的建设中,要继续发扬、传承川农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三杨精神的宣传,让全校师生接收文化传承教育,特有的文化底蕴在成都校区和都江堰校区的建设中应该注入进去,让一校三区的校园文化协调发展。

以民生改善为先  生活质量持续向好

两年来,学校遵循民生优先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实施寒梅飘香工程,重点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

文法学院汪定明老师也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明显提升。他说,岗位津贴、课时津贴的调整让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每一次调整都使基本工资增幅达10%以上。公租房解决了自己的住房困难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与工作中,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我们班上3名贫困学生就是在奖助学金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汪定明说,对学生的帮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希望今后继续民生的改善,满足合理的民生诉求,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支持力度。

资环学院伍钧教授认为,近年来学校推出系列举措,努力改善民生,通过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发力,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亮点之一是教师收入连年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实现了教职工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亮点之二是学校对合同制人员的待遇也非常重视,政策更具激励和凝聚作用;亮点之三是学校在改善在岗人员待遇的同时,不断改善、提高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充分体现学校高度重视离退休教职工的累积贡献;亮点之四是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年来通过各种途径资助学生达7801万元。

伍钧教授认为,随着教职工待遇的不断改善、收入不断提高,更激励了大家努力奋斗的决心,更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