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部门新闻

专利筑梦 打响品牌

点击数:2013-05-11 00:00:00 来源: 宣传统战部

——我校专利井喷式增长的背后

  4月7日清明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信息工程学院马荣朝教授便匆匆来到科技管理处,一口气递交了5项专利申请表。事实上,这只是我校近年来许多老师积极投身专利申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正使我校体现出一所“211工程”高校应有的科技实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从个位数到百位数

  “学校这几年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卓有成效。我们获得的各类授权专利数从2008年的7项,猛增到2012年的109项,可以说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说起巨大的变化,科技管理处处长曾维忠有些激动。不到5年时间,学校每年所获授权专利数实现了从个位数到百位数的增长,其后补助经费也由最初的4.6万元逐年快速增至184万元。

  在2008年以前,每年写教育部的统计年报和工作总结,专利方面的内容每每都让曾维忠难以下笔,“全校一年最多也只有一两项,实在不好总结。”但这种情况在2009年开始发生了变化。截至今年2月底我校共申请发明专利456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设计102项;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则有116项,实用新型99项,外观设计75项,至少达到2008年的18倍。此外,还有审定新品种(品系)与新兽药100余个;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方面也有不俗表现,根据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2002年至2010年高校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排名中,我校以75个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少是高校原始创新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展示出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的强劲势头,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中的学科优势和能力。

  多项措施同促进

  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学校近年来的高度重视和多项措施并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在抓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2004年的科技工作大会学校出台《四川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明确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的归属,以成果转让费的30%-50%对成果主要贡献人予以奖励。2005年学校又招聘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专利、植物新品种权的工作。

  有了人员、有了管理办法,2009年又有了配套的激励机制出台。为进一步鼓励教师们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双支计划”对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每个专利分别支持金额不等的后补助科研经费。根据学校政策,2009年以来全校共发放专利奖励108.8万元,支持专利后补助科研经费517万元。

  马荣朝对此很感慨:“以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要说交了申请费未必申请成功,就算成功了光是每年的专利年费都是不小的费用。”但现在有了‘双支计划’后,他申报“胆子大了,底气也足了”,每年至少提交10项专利申报。

  “‘双支计划’的导向性非常明显,现在校内老师们申请专利等这类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意识明显比原来强了。”曾维忠说。

  去年11月,在全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上,听了科技处副处长王之盛的介绍,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早林用“组织领导有力、管理办法和保护制度完善、成效显著”对我校知识产权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个人出彩团队受益

  对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的注重,不仅让教师个人和团队获得发展,更促进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促进专家声誉、学科声誉,乃至学校整体声誉提升的重要途径。

  肖千文教授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桃新品种在川渝两地推广面积约达4万亩,通过“川早1号”和“蜀玲”两个核桃杂交新品种的生产权和经营权获得转让费200万元,他本人“肖核桃”这一名头在外更是响当当。

  去年一年,食品学院秦文教授就有三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更注重发文章,但现在我们发现有了专利才有机会搞转化,才有机会申报奖项和成果转化。”有了数项专利在手,秦文不仅拿到了学校的后补助奖励,不少食品企业也主动上门寻求技术依托。“食品是相对弱势的学科,纵向科研课题项目不容易拿到的情况下,这些横向合作为我们实验室提供了更充足的经费保障。”

  “专利对报奖也是很好的支撑。现在国家或者省部级的奖项除新品种、论文外,也开始注重专利知识含量。”科技处工作人员对近年国家越来越强调知识产权感受深刻。2012年,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团队成功捧回了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在申报奖项前他们为成果申请了国家一类新兽药认证和6项专利,预防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贾仁勇介绍了这样做的用意:“成为国家一类新兽药相当不容易,审评专家一看证书就知道分量很足,另外只有拿到了这个证书才能进行生产销售,才能进行成果转化。6项专利则让我们的核心技术在转化中能得到充分保护。”

  知识产权工作到位对维护学校品牌和声誉也起到积极作用。我校玉米品种川单14在推广中,曾不幸遭遇冒牌“李鬼”。凭借持有的知识产权,川单种业迅速联合公安机关立案侦破。“如果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要进行维权很难。”玉米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周伦理说。

  完善服务激励未来

  “很多老师熟悉实验室但不熟悉市场,不知道怎样让社会了解我们都有什么专利,有什么成果,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要是有个平台就好了。”

  “有的专利申请材料太专业,比如资源环境的项目可能需要用到工程制图,这类申请可能需要学校获得更多专业的指导。”

  老师们在处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时其实还常遇到各种困难。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推动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生,保护品种权人的利益,使付出辛勤劳动的科技工作者直接受益,促进成果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完善。好在,学校一直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我们会不断完善管理,为老师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我们正准备推广专利的电子申请。”说起如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科管处成果管理科的向欣告诉记者。因为不熟悉流程,不少老师一直是找代理机构帮忙申请,每项发明专利代理费至少4000元,且不保证一定申请成功。“使用专利的电子申请系统,老师只需下载一个客户终端,填好相应内容,由学校统一电子签名后直接发送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减少不必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