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川农大一切工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锐气和决心,充盈于十八大报告的字里行间。党的十八大高倡改革,既是对川农人既往改革精神的莫大鼓舞,又是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激励鞭策。
回顾过去,改革是最大的动力
从"双支计划"实施到成都校区启用,从津贴调整到干部人事选拔制度改革,一系列改革重拳频频出击之后,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川农人共同开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局面。破格提拔的80后二级教授,连续两个国家级科技大奖,持续攀升的科研成果数量,正是改革之火的淬炼激发了每一个川农人的活性因子,唤醒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今天,我们可以"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地说,川农大虽然是一所地处西南的地方农业院校,但在某些领域中改革的锐意和力度却不容小觑。
审视当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作风
通览十八大报告全文,求真务实、变革创新的思想贯穿始终。而在中央常委履新后不久,即在外出访问、国内视察、个人出版、题辞签名等方面出台了"八不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转变作风上的率先垂范,准确清晰地向全党全国传递了一个重要讯号--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当下一切改革的首要任务。本学期伊始,学校制定了"1113"计划,即每个学期校领导到自己联系的学院至少参加一次教职工大会、一次党支部活动和一次班团活动,到联系学院至少听三次课。按照该计划,目前校领导共十人,人均每学期至少六次下基层,就意味着每学年校领导将共计至少一百二十次地走入基层,一百二十次地扎扎实实深入群众,一百二十次地真真切切服务师生。如果在这一百二十次以身作则的示范下,全校数以百计的中层干部,数以千计的班主任和党员干部能纷纷切实转变作风,让走近师生、联系群众的次数和频率呈几何级数不断倍增,则求真务实必将在川农大蔚然成风。不久的将来,我们期盼看到这样一幅生动活泼的工作画卷:广大党员干部常常主动走出办公楼,走进教学楼;走出会议室,走进实验室;走出请示与汇报的流程,走进聆听和参与的交流,走出领导的身份意识,走进公仆的服务意识;让求真务实的作风走进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工作,让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走进广大师生员工的心里,激发出每一个川农人的干劲与活力,大家合力把人才培养做优、科学研究做强、社会服务做大、文化传承创新做好,最终让川农大早日走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序列。
展望未来,改革仍是最大的红利
面对人口红利日渐式微的现实,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改革仍是最大的红利。对于川农大而言,如何在未来七八年里确保十八大提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顺利实现,笔者认为,改革也是川农人最大的红利。当前,一校三区的布局已经形成,学校各项事业均呈现出一派光明前景,但对照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方式仍需转变,学科建设亟待加强,科研能力有待提升,职称晋升考评体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仍需深化……改革的步伐,有坦途大道,也有崎岖险途,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坚信,改革的红利永远比不改革的红利更大,不改革的风险却永远比改革的风险更大,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永远是前进中的问题,完全可以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得以解决。改革肇始之际,邓小平同志曾说,改革"要有一股劲呀,要有一股气呀",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重重难关,只要勇于改革的川农人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就能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让改革的步伐更加强健,川农大的发展前景也必定会越来越广阔!(潘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