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理论学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

点击数:2020-11-13 17:01:19 来源: 科技管理处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重磅发布,其中,“创新”一词共出现了15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新表述,特别引人注目、令人振奋、倍受鼓舞。按照会议安排,就个人粗浅认识,汇报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勇于担当,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创新驱动发展。从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再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宣示着此次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科技创新不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而且在大学,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整体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日益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在前年的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和今年的“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中,体会都是尤为深刻的。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切实增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把学校和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积极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的同时,促使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加快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二、主动作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截止目前,“十三五”以来,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较“十二五”增长了1.7倍。5年间,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356项,较前5年增长了1.4倍,并实现了陈代文、李明洲、王文明、卢艳丽、任万军5位教授分别主持承担国家自然重点项目,庄天慧、蒋远胜教授分别主持2项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陈学伟教授获杰青项目,王静、冯琳等3人入选优青的新佳绩。就在今年,在继2018年、2019年周小秋教授、陈代文教授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朱庆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已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公示,将首次连续3年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个月底,期盼已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部会商,即将发文获批正式建设,终于取得历史性突破。6月份发布的2020年国际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校在全球排名801-900名,较2018年首次上榜的901-1000名上升了100名。在全国农业类高校排名位居第8位,也是四川唯一上榜的省属高校。这些都无疑标志着学校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欣喜之余,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科技创新依然还存在领军人才短缺,优势创新团队不多,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偏少,学科专业间不平衡,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显示度、贡献度有限等短板或问题。但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到和振奋,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已从顶层设计上、从制度建设上,新近全面修订了学科双支计划、业绩评分、教职工奖励等管理办法,实施了聚焦聚力“乡村振兴”的科技成果供给、人才支撑、成果转化“三大计划”,出台了一些列支持政策,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肩负时代使命,大力弘扬“川农大”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差距、主动作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深入落实好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好学校各项新政策、新举措,立足岗位职责,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的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