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稼穑苦亦乐耕耘百载播盛名——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文心田教授
点击数:2013-03-14 12:31:44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统战部
前言:四川农业大学历经近100年风雨,特别是从1956年迁到雅安后的近50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教学科研成绩,已获(截至2005年10月):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2项;
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省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36项;
在全国先后推广科技成果300多项,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亿多亩,优良畜禽新品种近4亿多头(只),林果新品种9千多万株,共创社会经济效益370亿元以上。学校已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
……
在雅安至成都高速公路通车之前,从这里到成都140多公里,需要大半天的车程。四川农业大学在如此边远的城市,艰苦奋斗,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四川农业大学如何心系“三农”、潜心科教?当代川农大人怎样秉承艰苦创业的传统,与时俱进开创未来?在四川农业大学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以下简称新)走进了四川农大听文心田校长(以下简称文)娓娓道来。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新: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使兽医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事件之后,全社会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四川农业大学是我国著名农业高校,在畜牧兽医教育和人才培养上有很多自己的思路和特色,请问贵校的兽医教育是如何面对新的形势的?
文:兽医教育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形势,两者缺一不可,兽医专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学科专业紧跟世界科技发展。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兽医科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与生物科技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兽医科技和生物科技具有不同的含义,生物科技是21世纪的一个亮点。我们兽医科技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前进的步伐。
另一方面是紧跟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今天社会对兽医人员的看法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社会地位比以前明显提高。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尤其是我国畜牧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更凸现了兽医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中国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个转变的标志之一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兽医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新: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川农业大学是如何定位自身办学目标的?
文:我校是“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建西部一流的农业高校。一流的内涵就比较多了,一是我们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既要有大师级的专家、教授,又要在整体团队建设上保持较高的水平;二是办学条件要一流,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办学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效能;三是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特色离不开自己的办学历史和传统,离不开自己的办学优势和服务面向;四是要有独到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一所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办学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基础和办学理念,然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传统和大学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
四川农业大学历经近100年办学,特别是迁到雅安后近50年的艰苦办学,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实践和升华,逐渐形成了我们的大学精神。朴素的、感性的认识在传承中得到升华,才能上升为一种精神。
新:您能具体谈谈四川农业大学的大学精神吗?
文:这就是“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这是四川农大艰苦创业铸就出来的自己的大学精神。
首先是“爱国敬业”。四川农业大学迁到雅安后前3任院长和好些专家、教授都是留学归来的,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对整个学校都有深刻的影响。
继而是“艰苦奋斗”。雅安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通过艰苦奋斗学校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成果,而且还持续不断的产生。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在农业科研上要想出成果,仅靠实验室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校的老师总结出这样几句话:农学方面的成果是在田里踩出来的,畜牧兽医方面的成果是在畜舍圈里蹲出来的;林学方面的成果是在林子里钻出来的。
再是“团结拼搏”和“求实创新”。学校有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它对我们能够形成今天的凝聚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各类出国和留学归校率达到了90%以上。2003年学校获得了“全国出国留学先进工作单位”的表彰,为全国获此表彰的7所高校之一。
有人问雅安地处川西山区,位置偏僻,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出国回校率?这没什么秘密。首先是团结、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教师有了出国的机会,他之前所处的人际环境很不好,不和谐,那他出去后还愿意回到这个环境吗?人是有感情的,团结的氛围令人留恋;其次是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在这方面狠下工夫,我们想方设法争取各种支持,为留学归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有利于他们搞科研、出高水平论文和成果。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把干事业看成第一位,并不把待遇看成第一位。有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干事业、出成果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愿望。现在我们教师的待遇也算是比较高的。
新: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高薪挖人才,某些企业对在高校供职的高级人才更是青睐有加,您对此有何评价?
文:我认为高薪对吸引人才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有的单位花巨资挖人,结果并不见得有合适的人去。比如院士,你给他很多钱他未必会去,人是有人格的。如果一个人只看待遇,那他的境界就可能很低,要取得大的成绩也很难。往往干大事的人不会持“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以“川农大精神”打造学生的竞争力
新:如何在高校的竞争中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文: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要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没有自己的精神是不行的。与我们的“川农大精神”相辅相承的是我们的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这几个字与四川农业大学的实际结合得很好,意思也很明白。人一辈子应如何奋斗?价值如何体现?这个校训里面都作了回答,它是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终生的座右铭。
我们把我校毕业生的品质总结成8个字“勤奋朴实,勇于开拓”,这也是众多用人单位的反映。勤奋朴实的人是任何单位都喜欢的,如果你摆着一个大学生的架子,要价高,目中无人,谁会喜欢?同时任何单位都需要开拓创新,只有在开拓进取中才能体现你的潜能和创新水平。这八个字中,前四个字是如何做人,后四个字是如何做事。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在开学典礼上要讲,在毕业典礼上也要讲,并且是结合我们的校训一起讲。培养的学生表现了这样的境界和品质,在哪个单位都能立得住、站得稳,受到欢迎。
新:您的讲述很精辟。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年轻人比较浮躁,理想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明显距离。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和你们那一代的区别在哪里?
文: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历。我们那一代的社会经历都比较多。如高中阶段经历“文化大革命”,以后又下乡当知青,再参加工作。而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经历比较单纯。二是缺乏社会磨炼。现在的学生现代意识很强,接受新科技很快,对先进技术较敏感,这是好的。但是一个人要成功,必须经过较多的磨炼。磨炼会锻炼人的意志,受到挫折能正确对待。尤其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独生子女,念书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磨炼不多。要发挥长处,弥补短处,我们现在有一个措施,那就是社会实践。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和其他的一些机会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了解国情、社情、农情、民情,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传播科技知识,磨炼自己,提高能力。社会实践对学生成才大有益处。
我们还很重视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既有理论部分,也有实践部分。实践部分包括实验室操作、到学校园区基地实习、参与校内外科技合作项目等。我们的学生经常到学校的园区去上实践课,老师的科研也在那里,既搞了实践教学,也了解了科研的进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好处。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适逢国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现代农业,那是教育的缺陷。我们对校内现代科技园区的建设非常重视。
新: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已把兽医专业改为动物医学专业,您认为动物医学和兽医的涵义一样吗?
文:我认为动物医学的涵义更广泛,它应该包含了兽医。举一个例子,我们动物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如果他留在学校从事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动物组织胚胎等教学科研工作,他实际上是从事动物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不是临床意义上的兽医。如果他到社会上去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那他是兽医。现在是搅到一块来说,但从科学严谨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区分开。兽医更多地贴近畜牧生产和基层,直接参与动物疾病的防治。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动物医学的基础研究也应加强,这能为我们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途径、手段和方法。
同时,兽医专业的建设要和学校整体学科建设相结合,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封闭式发展。比如我们有生物学专业,它与兽医专业的联系相当紧密。学校的办学一定要有开放的眼光,既向国内开放,也向世界开放。
“顶天”“立地”搞科研成果转化全国优
新:据悉四川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左右,请您介绍川农大在这方面的经验。
文:我们的经验是把基础和应用结合起来,重视基础研究,同时结合经济建设的需要,把更大的比例放在应用研究上。四川农大的科研思路是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基础性的、前沿性的研究工作。“立地”就是服务生产实际的应用研究,。两者的比例大约是三七开,前者为三,后者为七。
应用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从生产实际中去了解生产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去研究如何解决。研究有了进展,出了成果,就不存在推广成果没有需要的问题。四川农大的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率比较高,这和我们的研究立项有关。当然,现在市场经济也有一个机制问题,成果转化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体现科研人员自身的价值,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新: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是贵校发展的支撑,反过来贵校又推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请问贵校是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
文: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加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四川农大在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三农”服务。通过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结合,建设专家大院,实施科技包村,创建“三级立体”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发展科技中介,建立星火科技网站、农民科技110信息声讯查询系统,与龙头企业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多种形式,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服务“三农”、具有四川农业大学特色的办学新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请问文校长,贵校在培养学生服务“三农”方面有何要求?
文: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在毕业生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那就更需要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我们的畜牧兽医专业,虽然就业形势比较好,但也有毕业生从事其它的行业。
我校是农业院校,学农的学生联系“三农”更直接。但我们也有不少非农专业。我们希望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对学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大学学习的同时要心系“三农”。心系“三农”并不是说毕业后必须从事农业工作,你可能在城市工作。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要惦记“三农”,在你的岗位上为服务“三农”,振兴中华作贡献。
新:明年将是四川农业大学的百年华诞,请您展望一下她的未来。
文:川农大百年风雨,到今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的发展对四川农大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想只要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抓住机遇,立足发展,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川农大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心田简历】
文心田预防兽医学教授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48年出生,籍贯山西
1982年初毕业于四川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本科
1984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获硕士学位
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留学联邦德国
1992年9月任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1998年5月后任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文心田教授主持并获得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已编著出版专著教材和科普图书7部,发表论著9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两项(其中一项获全国博览会金奖);近年获得“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四川省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重大贡献荣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动物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家畜传染病学会副理事长;为中国科协“六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