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正式宣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麦类作物创新团队启动。创新团队把专家整合到产业链、把团队建在基地上的形式将有力推动四川小麦产业健康发展。四川麦类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由我校校长郑有良教授担任。会上,牟锦毅与郑有良签订了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
创新团队17名专家中有6位岗位专家和11个协作研究专家,包含了麦类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生产等各领域。我校刘登才、魏育明、樊高琼担任协作研究专家。
据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麦类作物创新团队的主要建设目标是:根据四川麦类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研究麦类高效育种及良种繁育技术、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机械化种植等共性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产、优质、无公害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麦类高效宗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大力建设麦类试验示范基地,采用良种良法相结合,通过核心示范区和辐射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稳步提高麦类作物的单产和总产,尤其是占80%播种面积的广大丘陵地区的单产和总产,使得优良品种尽快在生产上发挥增产增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其2013-2017年总体任务是研究形成麦类作物高效育种及良种繁育技术、高效栽培和机械化种植等共性生产技术3套(需市地州以上科技局鉴定);高产优质多抗麦类作物新品种6个(其中小麦品种4个、青稞品种1个和荞麦品种1个);建立和完善麦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个,累计技术指导和服务面积达到300万亩,通过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我省麦类作物产业的发展。
从2008年以来,四川省已启动马铃薯、茶叶、水稻等10个产业创新团队试点建设工作,坚持把专家整合在产业链上,把团队建在基地上,建立“首席专家+岗位专家+产业基地示范县”成果转化推广机制,有力促进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会上,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岗位专家汤永禄介绍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情况,为创新团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小麦所所长刘登才代表创新团队汇报了实施方案。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张熙对创新团队的构建、职责等作了说明。
郑有良表示将紧扣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工作,有效整合专家力量,扎实推进小麦产业发展。
牟锦毅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此次麦类作物创新团队启动的意义,他说,这是一件四川小麦界可载入史册的大事,可喜可贺。他希望创新团队明确任务,围绕小麦产业,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集成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五良”配套工作,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要强化协作能力,形成团队内部、专家与基地、地方团队与国家团队之间的有机联动,实现四川小麦产业良性发展。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潘海平,省农业厅科教处、粮油处相关负责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岗位专家及小麦、青稞、荞麦综合试验站站长;麦类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协作专家及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分管局长等40余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