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早上8点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七级强震让雅安本该明媚的清晨定格成如深夜一般漆黑的时刻。在这些注定让我们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涌现了太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大灾面前,众志成城的川农人传递出自强、感恩和担当的正能量,让我们看到灾难正在让川农人的灵魂凝聚。
自强:第一时间稳住阵脚
"自助者,然后人助之。自助者,然后天助之。"身处震中雅安的川农大校本部在地震中多座公共建筑受损,数百名学子不同程度受伤,近两万师生与涌入校园的上万避灾群众露宿校园。面对灾难,川农人没有被动地等靠要,而是一跃而起,迅速地投入了自救自助的抗震抢险工作。4月20日当天正值周六,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众多当时并不在雅安的川农人,也立即赶回雅安,赶回到七级强震的震中地区!学校领导紧急成立临时指挥部运筹决策,各院所划分片区安置师生,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迅速启动保障服务的运行状态。震后的第一个难眠之夜,文法学院青年教师秦岭和十五名男生自发组织了夜间巡逻队,轮流值班换岗,看护师生和受灾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自强不息,是川农大校训之首。天灾突袭之时,川农人正是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第一时间稳住了阵脚。
感恩:身在重灾区 服务重灾区
俯首甘为孺子牛,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常怀感恩的温情,绝不能孤立于社会并隔绝于群众,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孤芳自赏。晚年李叔同先生万念寂灭,终于遁入空门,但在面对日寇入侵之时,他曾发出过"吾辈所食,中华之粟,吾人所饮,温陵之水,佛子念佛当勿忘救国"的悲怆呼喊。川农大是一所与雅安有半个多世纪情缘交织的学府,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常说,川农大长期处在雅安,我们都是雅安人。因此,在雅安和川农大共同遭遇重创之时,尽管学校损失严重,但我们应怀着感恩之心,身在重灾区、服务重灾区,立足雅安主战场,战斗在恢复重建第一线,与雅安人民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建功立业。为了更有效地为震后雅安市农业发展服务,学校做出决定,由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管理处牵头,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调研并细化方案,通过科技助力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对雅安农业生产的影响。
担当:做真正的川农人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都江堰校区打开校门接纳避难群众,五年后的芦山地震,雅安校区同样如此。4月23日,《华西都市报》以《90后大三学生捐物20万 全为创业所得》为题,报道我校大三学子钟明洁将创业 所得的20余万用于购买各类应急物质,以"川农大创业学子爱心捐赠"的名义捐给芦山灾区的善举。震后这些天,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在看望慰问受灾师生时,屡屡谈到自己很欣慰地看到大家在这场地震中成为了"真正的川农人"。我曾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川农人"呢?为我们打上川农人身份烙印的难道仅仅只是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和毕业文凭?抑或是一份标注川农大校徽的学生证或工作证?想到川农大曾经和现在的开门济民的行为时,听到钟明洁同学用创业所得向灾区捐物20余万时,尤其是看到在余震不断的核心重灾区中,由我校师生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小分队正在通过崎岖山路急速前进的场景时,我想,我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铿锵有力地做出了回答--真正的川农人就是要有敢于担当、挺身而出的勇气!
狄更斯在《双城记》结尾处写道,"我看见一座美丽的城市和一个灿烂的民族正从深渊中升起。"借用他的话,我想说,"我看到一座巍峨的学府和一个光荣的群体正从深渊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