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部门新闻

学术诚信与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点击数:2013/03/15 11:21:56 来源: 校报

  虽然“3.15”已过,但各种关于产品质量和商家诚信的话题依然广受关注,当产品质量和诚信品质被视作是企业和商家的生命线时,对于提供精神产品和科技成果的高校而言,学术诚信则无疑应该成为一所大学的生命线。然而,随着近年来功利主义风气席卷大学校园,金钱至上和官本位思想日益侵蚀着大学精神,对于一些教师而言,曾经的那种安贫乐道、实事求是,“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学术诚信精神已基本丧失殆尽,用小沈阳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真没有!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学术诚信氛围日益稀薄的现象,日前,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直言不讳地予以尖锐批评,“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同样的,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介绍2012年主要任务时也明确表示,要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由此说明,对于学术失范现象,社会已经从见怪不怪的容忍和腹诽,变成了自上而下的共识和忧患,当群体情绪酝酿已经完成后,对于高校知识分子而言,要改变现状并非无能为力。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面对学术诚信的沦丧,知识分子至少可以采取明确的立场,阐明正确的理念,对现行体制进行批评,发出尖锐的批评,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共鸣,这便是知识分子的一份担当。对于整个体制而言,知识分子个人的作用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体制本身,知识分子在体制生存中坚持担当精神是完全可以自主的。所谓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就是要坚持学术独立的高贵品质,即王国维所言“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作手段”,亦即爱因斯坦所言“为了知识自身的价值去尊重知识”。换言之,无论社会如何物欲横流,媚官媚上,知识分子都应该坚守知识本身的尊严,并将其视作是独立于金钱和权力的另一种尊严。
  许纪霖先生曾说,今天的大学就是明天的社会,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守护中心,知识分子代表的是社会普遍的正义和良知。因此,知识分子必须勇于担当,高擎起独立于金钱和权力的第三种尊严——知识尊严,只有拥有这类知识分子的大学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大学,而只有拥有这类大学的民族才是真正大有希望的民族!(潘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