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部门新闻

我们需要道德危机感

点击数:2013/03/15 11:03:22 来源: 校报

  发生了小悦悦事件,而10月20日正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又一轮对国人良心的热议掀起。微博上有人贴出了先生在《经验》中的一段话,引得大批网友唏嘘不已:“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不少人感慨鲁迅是先知,早在1933年就预见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冷漠。其实先生针砭时弊,并不是预见了今天,而是近八十年前的文字依然被今日的事实印证。这何其残酷地告诉我们———我们国民的“良心”几十年来提高得可能并不多。
  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的火箭飞船上上下下好几趟,铁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北京举办奥运会……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公民道德缺失所造成的种种悲剧,媒体再怎么铺天盖地宣传盛世气象,都不能掩盖中国人精神层面捉襟见肘的窘境。无论是“小悦悦”事件,还是早前在社会上掀起一片哗然的“扶老”迷思,都是国人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在小悦悦事件中,碾压女童的两司机肇事逃逸,其中一人更是有自己一套杀人哲学“如果孩子死了,大不了赔一两万。如果活着的话,你知道可能几十万都不够……”冷酷的话语,血淋淋地直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18个路人,视若无睹,面对记者口径出奇一致:“真的没看到”,又是典型的逃避哲学———不愿看的,就一定看不到;听说陈贤妹救人的街坊邻居,追问前来采访的记者:“捡破烂的陈阿婆奖励了多少钱?”得知慰问金有2万多元时,惊呼“陈阿姨发达啦!”“好彩啊!”更有人说她“就是为了出名”,可见名和利对国人荼毒之深。陈贤妹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过通过这事别人给我钱。……政府人员硬是要给我,没办法,我只能接受了。”这一番话无疑让人深思,本是本着良心救人的举手之劳,竟成了光辉万丈的英雄之举。我们是应该有些道德危机感了。
  关于国人素质的问题,鲁迅说是劣根性使然,柏杨则说是在酱缸文化中浸淫的结果。无论如何,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糟粕,的确难以短短几十年淘尽。但更糟的是,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我们仍没有放太多心思在公民素养上。所幸,越来越多的人痛定思痛,开始大声疾呼。最后,分享童大焕《中国你慢些走 等一等你的灵魂》中的一段文字:
  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
(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