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地理位置不理想,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差。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学校却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留住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创造了一流的业绩。
这所农字号的高校为什么能在“末流”的条件下,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进而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校?他们靠的是“川农大精神”。这种精神具体表现为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拼搏的进取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一批又一批在海外留学深造的川农学子拒绝了荣华和富贵的诱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他们把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化为忠诚教育,热爱学校,献身农科事业的实际行动。学校著名教授培育出被誉为“争气鸭”的水禽商业品种——天府肉鸭,体现了川农大人“只要心中充满对事业和祖国的热爱,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进的步伐”的赤胆忠诚。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川农人面对物质条件差、农业科研基础薄弱,凭着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和持之以恒的拼劲、干劲,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川农人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川农大能取得辉煌的科研成果,是从田地里踩出来的,是从畜禽舍里蹲出来的,是从山林里钻出来的,一句话,是在艰苦中实干出来的。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务实,锐意进取,使学校各项事业均取得明显的成效。学校的每项科学成果的取得,往往是几代人团结协作、刻苦攻关、共同研究的结晶。老一辈专家在高等农业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甘为人梯;新一代中青年教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这样一支团结拼搏的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川农大精神”薪火传承,并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延伸。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几代川农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川农大毕业生深受好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获奖级别之高在全国农业高校中极为罕见,四川本地第一个工程院院士,水稻、小麦、玉米领域三项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等等。
“川农大精神”无疑具有典型的先进性,不仅在高等教育界堪称典范,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必将成为激励人们进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