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笔记、拷课件、背笔记、对付考试!”似乎构成了考试阶段大学生生活的全部。同学们白天疯抢图书馆、教室,夜晚还要挑灯奋战甚至通宵达旦。临考的慌乱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恐怕是不少同学考前慌乱的根本原因。他们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窃窃私语或者干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课后也不学习。有些同学干脆不来上课,躲在寝室里睡觉、上网……如此待到课程结束,于是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笔者以为,这种不考不学、临考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模式”,本质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同时也是对学风的亵渎和挑战。
首先,这种临时性“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凭着短暂记忆把“知识”复制粘贴上试卷,凭着模糊记忆将见过的题型搬上试卷,在“学习”者头脑中并没有留下真实的印象和可靠的知识。
其次,考前几天的紧张学习只是对教材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囫囵吞枣,自然也无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样的临时性训练和强化记忆无异于投机取巧,根本没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平时松弛过度,考前慌乱过度,考完忘完,四年下来收获无几,何谈专业素质,怎么提高就业竞争力?
再次,这样的临时学习严重颠倒了作息,扰乱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规律。若是如此这般的人多了,陷入了恶性循环,恐怕就是整个学习氛围的异常和畸形!这无疑将败坏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学校声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损伤。
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真正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平时紧张学习、考试反而适度松弛的。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大学生平均每天都要学习13至18个小时,经常都要忙碌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或许就是经过这样近乎“残酷”锻炼才培养出那么多的商界精英和领袖。(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