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部门新闻

校园书香需要更多载体

点击数:2013/03/15 10:45:07 来源: 校报

   迎来又一次 “世界读书日”,读了校报第385期上刊登的《让书香回归大学校园》一文,文中提及校园书店太少,不免有些感想与各位交流探讨。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但我们却很难想象著名的摩洛哥广场文化空间,离开了作为“物质”的广场,还存在所谓的空间;也想不出中国的古琴艺术能离开古琴这一物质载体空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来离不开有形的载体。同样,我们要建设校园文化、书香校园,也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表现,化无形为有形,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才能让师生们体会和感受到,才能奏效。
  如果手边仅有15分钟,大家可能不会愿意特地跑一趟图书馆,但如果是顺路经过的小书店,则一定有更多人愿意驻足片刻,读完一段文字,掬一缕书香。我们常常感叹如今读书风气、学习风气的淡薄,殊不知,这一切都和载体的缺乏有必然联系!曾听有同学说:“不是我不想读,不想学,而是没有合适的地方让我去。”“图书馆太远,而且占座位麻烦,有时还借不到想看的书。要知道,人是有惰性的,看书的动力一般都被这些‘难度’消磨了。”细味这些话,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载体,便无法形成熏陶人的环境,而缺少校园大环境的染濡与读书风气的淡薄关系何其密切!
  校园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有形场所,但它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和感染力,其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能对身在其中的同学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校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环境育人”理念,长期生活在学校一草一木,一楼一石构成的有形环境里,师生员工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染濡熏陶,校园环境的确能在育人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少不得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发挥学校物质设施的隐性教育作用,时时处处、稳定地对同学的思想、行为、习惯等产生熏陶、渗透,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建设处处能见文化底蕴的校园,这外在环境构成因素里最不可少的便是书和书店。有形的书香载体多一些,能够有效地构成书香四溢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校园中能少一些小吃摊,多一些承载书香的书店、书亭出现,我们的校园想必也会少一分俗气,增添一股清新吧。
  没有“非物质”,“物质”终究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可没有“物质”,“非物质”便也难以传承和自存,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呼唤书香校园回归的同时,也期待着承载书香的更多物质载体出现。(易雨)